水質檢測是魚病防治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好多養殖戶自已就備有簡易的水質分析盒,或是電子比色器,有的還有更加精清密和準確的儀器,但這些檢測后的指標怎么解讀,對用藥有什么指導意議,卻是各有各的理解。
首先,在水質檢測中最應該檢測的是溶氧,而且檢測溶氧時,重點應該檢測兩個水層的溶氧,分別是中層水和底層水。但在實際生產運用中,養殖戶和許多搞魚病服務人員都沒有把溶氧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來檢測。這一點可以從銷售水質分盒的廠家得到印證,賣得最多的是氮氮、亞硝酸鹽、PH值,測溶氧的反而賣得不好。
溶氧檢測的重要性有哪些呢?一、不同水層的溶氧是否一致,可以發現有沒有水溫分層,為用藥安全提供保障,提前打破水溫分層,防止泛塘死魚。如一些水很深的坑塘或是水庫,長時間形成水溫分層后, 一旦發生水體對流,即使在冬天依然發生大量死魚。就 這種現象,《當代水產》第三期,我寫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這種情況。二、同一位置不同時間段檢測溶氧的高低,以及不同位置同一時間段內溶氧的差異,體現了藻類產氧與生物、化學耗氧之間的關系。為改底、調水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如料臺周圍下午溶氧不夠,說明投料過多,或是殘餌有機質過多,有益微生物缺乏。此時要做的就是針對底層改底,常用的如解毒底加氧,全效底改片等,同時還可以在料臺周圍輪流使用芽孢桿菌原粉和復合乳酸菌,復合乳酸菌不耗氧,天亮就可以潑,甚至可以天天潑。同時注意顆粒飼料里的粉料含量,減少投喂量,或是改用浮料。在飼料里添加促進消化吸收的復合乳酸菌。